一季度规上工业增加值涨6.1% 汽车制造业增幅达9.7%
61 2025-04-05 12:22:54
未来人民币是否还有贬值压力? 黄益平:不能排除人民币继续贬值的可能性。
根据世行的数据,2014年除俄罗斯外,巴西、澳大利亚、南非和加拿大的国际收支均处于逆差状态。按照目前社会融资规模的同差变化来看,基建投资有望在2016年小幅反弹。
A股正式纳入MSCI指数等带来海外资金流入等,大约1500亿。消费主要受两个因素影响:一是可支配收入,二是边际消费倾向。美联储何时加息以及加息通道具体形态如何已经不仅仅是美国自身货币政策的选择,更是关系到全球金融市场稳定和经济复苏的头等大事。预计2016年基建投资增速大约在18%左右。正是在这超强宽松力度下,实体经济的融资利率终于出现的趋势性下行,银行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已经基本回到2010年的水平。
另一方面,传统的GDP考核方式已经弱化,但新的激励机制尚未建立完善,这也表现为微观调研中显示的某些基层官员执行力不够、观望乃至为官不为的情况出现。如果2016供给侧改革的执行力度较大,决策层打破刚兑和清理僵尸企业的决心较强,债券违约或将呈常态化。金融监管去杠杆的意图与资本逐利的杠杆天性相互交错,2015资金推动的杠杆牛市的崩塌,很难说未来不会再重演。
考虑到目前中国经济的体量和对外依存度,这是直接制约中国出口增长的关键因素。所以我们看到中国建议2016年G20杭州峰会的主题是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共同为全球新一轮增长奠定坚实的基础。2016年通缩的风险并不能完全缓解,流动性宽松仍然是主旋律,预计M2增速仍有望达到13%以上。新三板等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以及资产证券化等新型金融产品的创新。
金融改革是其中最为复杂的改革,但实际上过去两年来金融改革反而成为倒逼其他改革的最快变量。综合考虑国际收支顺差、经济基本面和其他非市场因素,我们认为2016年人民币对美元的贬值幅度应该在5%以内(到年底)。
利率市场化持续推进下,无风险利率下行的空间已经较小。一方面,GDP锦标赛的主要参与者地方政府受制于债务约束难以施展拳脚,2014年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为15.4万亿,地方政府负有债务数额为8.6万亿,2014年地方政府广义债务约24万亿。2015年年中的跌宕起伏、巨幅调整也将产生深远影响,包括IPO、再融资以及相关资本运作等都经受不同程度中断,市场化改革一度停滞。预计2016年制造业投资的增速大概在8%左右,更多的增长支撑还是来自于地产和基建。
预计2016年出口增速大约-2%。基建可能会提供更多增量,一方面2015以来政府稳增长措施的时滞效应,以及地方政府债务置换部分缓解债务压力,以及国开基金点对点的资金投放等,都或将在2016开始见效。虽然人民币仍有贬值空间,但成本提高,出口竞争力下降。另外一方面通过大幅降准对冲美联储加息,加大货币乘数将是必要选择。
虽然短期这些信用事件更多是个案,但一旦量变引发质变,叠加上二三线房地产价格泡沫的自我实现式地破灭,地方融资平台的违约风险,以及金融体系包括主流银行系统的坏账损失,可能就会带来系统性的震动。预计2016年市场资金净流入规模约1万亿。
在完成动力的切换之前,可能就是经济的不断下滑以及风险因素逐渐释放带来的不稳定。央行应该会毫无悬念地拿到经过决策者背书的终极监管权,同时也会因为成功进入SDR,打开人民币进一步国际化通道而再建新功并被委以重任,预期中国式资本账户开放会坚定推进并指日可待,这又恰逢美联储加息引致10年一度的流动性潮汐如巨浪扑面而来,这可能是全球化道路抉择和全球货币竞争的最后一战。
从2014年11月开始,央行货币政策从定向宽松转向全面宽松,已经经历了6次降息和4次降准。2015年全球市场最重要的事件之一就是美联储加息的落定。对于资本市场而言,包括推进注册制改革、发展直接融资等改革,从长远来看都是有利于经济运行的必行之举,但如果未能把握好改革节奏和配套监管,可能并不能阻止资金继续脱实向虚。总体而言,我们认为中国经济具备抵御美联储加息冲击的能力,但是部分资源型经济体则未必,如果不做全球范围内的政策协调和充分交换利益筹码,2016年可能就是新兴市场的裁判日,更多的矛盾和冲突会在三大地缘断裂带上以更为凶险的形式呈现出来。确实最新上线的一篮子汇率指数表明,人民币的实际有效汇率仍然还在升值中,那是否可以淡化对美元汇率或者容忍更大波动幅度呢?笔者认为,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如果完全由市场决定,则还有一定的贬值动能存在。大批中概股预期回归,以及上交所设立战略新兴板带来的资金分流。
但如果是后者,则意味着加息通道相当陡峭,只有最快速的火中取栗才能保证全身进退,而这无疑会加大全球市场的波动率。但是这已经是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连续第9个季度上升,而在2016年可能会仍会继续上升。
2015年新增加6000亿元债务,地方政府债务限额上升到16万亿元,广义债务约24.6万亿。作为全球最主要的货币,美元升值将影响到全球流动性的再分配,当下这种分配不太利于新兴市场,它们的货币会继续面临贬值压力,主要是因为资本外逃压力加大、资金避险所致。
与此同时,地方版的资产管理公司试点省份扩容也被成为盘活资产、化解风险的措施之一。最后,美国主导的TPP和TIPP试图重新塑造国际贸易格局。
在限制性政策消退之后,大小非减持的强度。在未能达到新的稳态之前,仍然需要通过结构性改革来冲出三重断裂带。近期在不断升温的中东地缘冲突环境下,原油价格居然还是坚定地跌破了40美元,钢、铜等大宗商品价格也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滑我看了很多人口专家的各种预测,他们的普遍预测是二胎政策在明年下半年,按全年算,将会带来200万到300万多生出来的婴儿。
但就目前经济来看,不是所有企业都是阿里、京东,所以传统行业产能还是过剩,所以不要有过多的股市上升的期望值,要谨慎,但要利用好专业机构。为什么这么讲? 这次官方统计数据是1月份到9月份,前三季度累计增长GDP增长速度是6.9%,数据并不是太好,政府的目标是7%左右,6.9并不是太差。
为什么?中国的钢材厉害了,英国作为老牌工业化国家,居然不生产钢铁了。还有基于互联网的产品,比如说蚂蚁金服、陆家所等等,就以某种形式开放。
今年上半年继续下滑,今年上半年的投资开发新房子的增长速度,累计到9月份已经降到了3%了。股市经过大调整,这个周五股市跌了五点多,今后还会进一步的波动,也许不会像5月份那样大幅度波动。
中国经济这一轮的下降,下降幅度或者是深度,或者对经济的冲击力,可能比统计数据来得稍微更严重一点。所以,我们想提的问题是为什么实体经济的增速比较慢?原因何在?未来会怎么演变,政府会出什么政策?我们反复探讨,企业家怎么调整,个人怎么理财。我自己做了一个研究,我的研究表明国家统计局的消费量远远低于实际消费。当我们人均GDP很穷很低的时候,当大家担心温饱的时候,北方寒冷地区经济发展稍微快一点。
第三个因素,我觉得恐怕是最重要的因素,最值得强调的因素,现在中国经济出现了新陈代谢放缓的现象。有现成的案例,不要走远了,就看日本、韩国、台湾,一开始他们也做小五金,后来逐步升级做电子产品,这就是觉醒。
我初步测算,至少会带来额外0.5个人的消费。第二个因素,不可否认,是国际因素。
所以,房地产这个行业就会转换到成为中国经济的拉动力,这是我们非常需要的。好了,话说回来,中国哪些地方人口会集聚?哪些地方人口会活?哪些地方值得浙商去折磨、去投资? 一是人口基数大的地方要关注。